蚊母树(蚊母树是什么科)
中华蚊母树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植物。常绿灌木,高约1米;嫩枝粗壮,节间长2-4毫米,被褐色柔毛,老枝暗褐色;芽体裸露、有柔毛。叶革质,矩圆形,长2-4厘米,宽约1厘米。雄花穗状花序长1-1.5厘米,花无柄。蒴果卵圆形。种子长3-4毫米,褐色,有光泽。
繁殖一般采用秋季采种即播和夏季取半成熟枝扦插。
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状插,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状插。
剪取嫩枝15厘米左右,适当去除叶片,留2-3片叶,用生根粉溶液浸泡一下,三分之二入土,保持湿润,覆盖薄膜,注意观察,待生根后移栽。
蚊母树是春季开花,当早春来临时蚊母树就会开花,
它的雄花穗状花序长1~1.5cm,花朵无柄,萼筒极短,萼齿卵形或披针形,萼齿长1.5mm,非常小,它的雄蕊有2~7个,长4~7mm。
蚊母树花朵里面的花丝非常纤细,花药卵圆形,它的总状花序长约2cm,花药为红色。
蚊母树的蒴果卵形或卵圆形,长约0.8~1cm,顶端有花柱,它的果实外面有褐色星状柔毛,宿存花柱长1~2mm。
中华蚊母树(学名:Distylium chinense (Franch. ex Hemsl.) Diels)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植物。常绿灌木,高约1米;嫩枝粗壮,节间长2-4毫米,被褐色柔毛,老枝暗褐色;芽体裸露、有柔毛。叶革质,矩圆形,长2-4厘米,宽约1厘米。雄花穗状花序长1-1.5厘米,花无柄。蒴果卵圆形。种子长3-4毫米,褐色,有光泽。
分布于中国湖北和四川,中国长江流域城市园林中栽培较多。喜生长于河溪旁。喜阳,能耐荫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对土壤要求不严,不耐严寒(耐-5℃)。适宜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。常生于海拔150-800米的丘陵阳坡、半阳坡的常绿阔叶林中。
中华蚊母树是常见的城市及工厂绿化树种。适于路旁、庭前、草坪内外以及大乔木下种植,如作为落叶花木的背景树,亦很相宜。也可修剪成球形作为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。对多种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有很强的抗性,防尘、隔音能力较强,是街道、厂矿优良的抗污染树种。
常绿灌木,高约1米;嫩枝粗壮,节间长2-4毫米,被褐色柔毛,老枝暗褐色,秃净无毛;芽体裸露、有柔毛。叶革质,矩圆形,长2-4厘米,宽约1厘米,先端略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绿色,稍发亮,下面秃净无毛;侧脉5对,在上面不明显,在下面隐约可见,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;边缘在靠近先端处有2-3个小锯齿;叶柄长2毫米,略有柔毛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
中华蚊母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,属我国濒危抢救植物,树干低矮,其状各异,叶片翠绿,四季常青,是制作盆景的极佳树种,十分珍贵,若放一盆于室内,极显得主人的高雅与修养。